今天早上终于把《三体》123全读完了,不得不说这是一部好作品,一部有深度的科幻小说,先向作者刘慈欣老师致敬!按照以往的惯例,读完一部好作品的电子版之后,我会买一本正版的书以表示对作者的尊重和支持。但是发现书攒的比较多,在帝都漂流负担比较大。所以我想换个方式,买了之后送给朋友。没看过的朋友可以联系我,只限一套哦!现在分几点来谈一下我对这本书的感觉吧。
黑暗森林理论
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理论,很有名的费米悖论提出了一个问题,为啥我们找不到地球以外文明?小说中的黑暗森林理论给出了解释:外星人都躲起来了!因为一个成熟的文明都明白一个道理,一旦有一个其他比你高级文明发现了你的存在,他们会毫不犹豫的消灭你,因为他们也不知道你是否会消灭他们,而且在广袤的宇宙空间里,两个文明无法及时沟通,双方不知道彼此是否善意,是不是低级到不值得一打。所以为了生存下去,只能消灭对方。因此所有成熟的文明都会选择躲起来,像黑暗丛林中的猎人一样,寻找猎物,消灭之!
这种跨文明的打击往往是很无趣的,没有反抗,无法反抗,因为在横跨几百亿年的进化过程中,作战双方的文明程度是不成比例的,正如三体人送给人类的那句话:你们就是一群虫子。
人性
这部小说还有一个看点就是对人性的思考,特别是对在危机下人性的描述,文中的那些场景和感觉对于我们这些生长在和平盛世的80后来说,很难得。我们没有经历过动乱,没有经历过大的危机,作品可以帮我们换个角度来审视人性。在作品中,面对史无前例的大危机,人类的群体行为显得混乱而又合理。比如向三体人发送人大脑的阶梯计划、用于迷惑三体人的面壁计划、用于躲避黑暗打击的掩体计划等等。
人的求生欲望、软弱、固执、理智、贪婪、牺牲、爱。作者巧妙的将这些人性中固有的属性作为公式,套入一个虚拟的大环境中,任其不断的推演,不断的输出运行结果展示给读者。我想如果刘慈欣老师要是做程序员,那一定也是个大牛。
文中关于人性的一个点我是很赞成的:在危机下,极权只需要5分钟。意思就是在十分危急的环境下,民主是一个很不靠谱的东西。危急关头需要迅速做出政治决断,每一种决断都会伤及一部分人的利益,甚至有的时候需要牺牲大部分人的利益才能保全大局。这个时候民主能体现出来的就是不断的博弈、扯皮,最后丧失最有利的时机。因此,凡在危急关头能闯过去的群体必然要出现极权,出现最优秀的政治统帅,这样才能迅速地“集中力量干大事”。当然干完大事天下太平之后,需要有很好的机制去消化极权,不然也是后患无穷。所以在历史传说中出现的“鸟尽弓藏”“杯酒释兵权”“火烧功臣楼”体现的是一种政治智慧,只不过动机错了,用一种极权代替了另一种极权。悲剧!
戏剧性
作者很注重对戏剧性的把握,所谓戏剧性就是让结果超出读者的心理预期,带给读者跌宕起伏之感。“有心栽花花不活,无意插柳柳成荫”。每当危急来临人类总是会制定各种各样的计划应对,随着时间的推移,这些计划也被分为三六九等,而往往那些消耗人类大量物力、精力的主流应对计划都没有效果,甚至可笑,反而那些逐渐丧失大众关注度的计划最后反而为人类打来一线生机。像面壁计划、飞向太空深处的那几艘战舰、发向三体舰队的那颗大脑……作者反复的利用这种技巧,为这本书增添了不少色彩。
时空
作为科幻小说,时空穿越是司空见惯的是事情。本书对时空跳跃的运用可谓炉火纯青,在长达几个世纪的主体故事里面,几个主要人物和大环境不断的穿插、切换。读起来真有一种在浩瀚的宇宙时空中翱翔的感觉,酣畅淋漓。
冬眠技术的引入是一个关键点,作者运用冬眠技术,将主要人物的经历和大环境的发展隔离开来。各自按照自己的时间线发展,这样既保证了人物经历的完整性,又能使得局势的发展不熟人物寿命的拘束。如果我们可以在如此长的时间里感知人类文明的进步、后退,我们就能不断的惊喜、疑惑、理解、怀旧。那是一件多么让人向往的事!
蛇尾
最后谈一下本书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,就是书的最后部分,书里面给出了一些更加“终极”的场景。整个宇宙的空间范围,上亿年的时间跨度。为了能够达到这个“阵势”还用上了曲率驱动、维度武器、小宇宙这些更玄的东东。可以看到作者在努力构建更加宏观的场景来解释更普适的理论。毕竟书要结尾了嘛,要给出一些结论性的东西,但是在我看来没有起到效果。或许是因为我理解不了刘老师……
最后的结尾谈到了牺牲,牺牲小宇宙,奉献大宇宙,增添了几分悲情与无奈。但是相对于前面的部分,最后却显得有点苍白。甚至,我读出了疲劳。
不管怎么说,这是一部好作品,值得一读,最后再次向刘慈欣老师致敬!